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有它;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掉它。” 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搞得困頓不堪呢!既然如此,還去追求知識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C.此句出自《老子》。 D.此句出自《論語》。
A.此句意思是:喜怒哀樂沒有發(fā)作時,叫做中;喜怒哀樂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都恰到好處,叫做和。君子能夠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歸于道。能夠做到中與和,天地都會賦予他應有的位置,萬物就會在中和中發(fā)育生長。 B.此句意思是:“恭敬、寬厚、誠實、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則做事易見功效,慈惠則足以用人。” C.此句是說喜怒哀樂要有節(jié)制,不能大喜不能大悲。 D.此句中的“中節(jié)” :即是合乎度,雖有喜怒哀樂之情,但都發(fā)而有度。
A.此句意思是:“仁愛之人先獨自承擔并為他人奉獻與付出然后會有所收獲,做到了恭、寬、信、敏、惠,這樣可以叫做‘仁’了。” B.此句意思是:“恭敬、寬厚、誠實、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則做事易見功效,慈惠則足以用人。” C.此句中的中“恭”:指謙恭。“寬”:指寬厚。“信”:指誠實。“敏”:指勤敏。“惠”指:慈惠。 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寬容,不要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