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題:甲集團、乙集團、A公司和B企業(yè)有關資料如下:(1)某上市公司A公司從事機械制造業(yè)務,甲集團持有A公司40%股權,乙集團持有房地產公司B企業(yè)90%股權,甲集團將持有的A公司40%股權,按6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乙集團,甲、乙集團之間無關聯方關系。
(2)A公司將除貨幣資金200萬元、持有的1000萬元S上市公司股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外的所有資產和負債出售給甲集團。出售凈資產按資產評估值作價14800萬元。
(3)A公司向乙集團定向發(fā)行股份,購買乙集團所擁有的B企業(yè)90%股權。發(fā)行股份總額為5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發(fā)行價格為8元/股。購買資產按資產評估值作價40000萬元。交易完成后,A公司主營業(yè)務由機械制造業(yè)務變更為房地產業(yè)務。A公司發(fā)行后總股本為15000萬股,乙集團持有A公司股份為9000萬股,占本次發(fā)行后公司總股本的60%,成為A公司的控股股東。
(4)B企業(yè)合并日和A公司資產處置后簡要資產負債表如下:
(5)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及利潤分配因素。
要求:(1)判斷上述重組是否為反向購買,并說明理由。
(2)判斷A公司重組后的資產是否構成業(yè)務,并說明理由。
(3)編制A公司向乙集團發(fā)行股份的會計分錄。
(4)計算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中股本的數量及金額。
(5)填列合并日簡要資產負債表中A公司向乙集團發(fā)行股份后的數據及合并數據。
綜合題: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甲公司于2014年1月1日以貨幣資金2000萬元取得了乙公司10%的股權,甲公司將取得乙公司10%股權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2014年12月31日,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440萬元。乙公司于2014年度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分配并發(fā)放現金股利200萬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增加其他綜合收益300萬元。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貨幣資金12600萬元進一步取得乙公司50%的股權,因此取得了對乙公司的控制權,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總額為24200萬元,其中股本為10000萬元,資本公積為40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600萬元,盈余公積為96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8640萬元。2015年1月1日,原持有乙公司10%股權的公允價值為2440萬元與賬面價值相等。2015年1月1日,乙公司除一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同外,其他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600萬元,賬面價值為400萬元,按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假定不考慮內部交易的影響。
要求:(1)編制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個別財務報表對乙公司投資的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2015年1月1日個別財務報表取得乙公司50%投資及原10%投資轉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計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3)計算合并財務報表中甲公司對乙公司投資形成的商譽的價值。
(4)在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工作底稿中編制對乙公司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的會計分錄。
(5)在合并財務報表工作底稿中編制購買日與投資有關的抵銷分錄。
綜合題:2015年6月30日,P公司向S公司的股東定向增發(fā)100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為1元,每股市價為3.5元)對S公司進行合并,并于當日取得對S公司70%的股權。假定該項合并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購買日,S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22000萬元,其中股本10000萬元,資本公積50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1000萬元,盈余公積2000萬元,未分配利潤4000萬元。購買日,S公司除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外,其他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存貨的賬面價值為1020萬元,公允價值為180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8600萬元,公允價值為15200萬元(滿足遞延所得稅確認條件);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2000萬元,公允價值為22000萬元;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000萬元,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P公司和S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
要求:(1)編制P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取得對S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2)計算購買日的商譽。
(3)編制購買日調整和抵銷會計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