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分析題: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學結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氣突變,驟降暴雨,引發(fā)山體滑坡。小軍、小勇和小楠被沖下山坡。同學們一邊報警,一邊積極下坡營救。警察、家長和教師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2小時后發(fā)現了三人的遺體。大家非常悲傷,不少同學抱頭痛哭。學校一邊緊急處理相關事宜,一邊積極安撫同學的恐慌情緒。校長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與教師及社會工作者商量如何處理因此事引發(fā)的學生情緒困擾問題。
要求:以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列明以學生為對象的危機干預內容。
麗芬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經常抽煙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錢回家,麗芬除了種地、養(yǎng)豬、養(yǎng)牛之外,還要照顧上學的女兒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婆婆和丈夫都希望麗芬能再生一個男孩,可麗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沒有懷上。因此,丈夫和婆婆總是冷言冷語,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離婚來威脅,有時還會打她。麗芬得不到丈夫的關心,覺得自己很沒用,在村里抬不起頭來。性格內向的麗芬找過村里要好的姐妹訴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這樣挨打的婦女有不少,但大家認為家丑不可外揚,都選擇了忍耐和沉默。麗芬曾找過婦聯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們都做過麗芬家人的工作,但沒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對麗芬將家事告訴外人有些議論,也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沒有給麗芬什么幫助。麗芬感覺活得很累,動過離婚的念頭,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離婚帶著女兒能去哪里呢?她想過自殺,但一想到女兒沒了媽媽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她感到無助,自嘆命不好,不得不認命。不久前,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麗芬所在的村莊開展服務。麗芬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了解,前來該機構求助。
問題:
1.根據增能社會工作的基本概論,麗芬個人的無力感是怎樣形成的?
2.從優(yōu)勢視角看,麗芬擁有哪些資源?
3.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如何運用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
4.從個人、小組和社區(qū)三個層面,提出解決麗芬問題的策略。
劉某,男,46歲,年幼時父母離異,跟父親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與母親來往。劉某小時候特別調皮,經常惹事,父親脾氣暴躁,常對他拳腳相加。劉某與父親的關系一直很緊張,和姐姐比較貼心。1992年,劉某因嚴重犯罪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服刑期間,劉某因表現良好多次被減刑,2008年底假釋回家,按規(guī)定接受社區(qū)矯正?;丶液螅瑒⒛撑c父親同住。父親靠退休金生活,經濟比較緊張,對劉某給家庭造成的影響耿耿于懷,常常冷嘲熱諷。姐姐在大型超市當理貨員,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但她還是非常關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幫忙洗洗涮涮。劉某覺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給姐姐添麻煩。目前,劉某沒有固定工作,仍單身一人。看著昔日的同學、朋友都已成家立業(yè),他也很想做點事情,可是做生意沒本錢,找工作沒技能。在屢屢碰壁后,劉某牢騷滿腹,情緒很不穩(wěn)定,在接受社區(qū)矯正初期非常抵觸。社會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參加社區(qū)公益勞動,但劉某經常遲到。
問題:
1.劉某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是什么?
2.社會工作者與劉某建立專業(yè)關系時需要運用哪些專業(yè)技巧?
3.下列說法中,符合矯正社會工作價值理論的有哪些?a、社會工作者應該認同劉某的價值、尊嚴及社會權利。b、社會工作者應該接受劉某本身及其過去的犯罪事實。c、劉某的遲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會工作者應該結合實際對劉某的問題作個別化處理。d、社區(qū)公益勞動是一種既定安排,社會工作者應該要求劉某在任何情況下都準時參加。e、社會工作者應該相信劉某是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