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孔乙己》描寫了科舉考試失意者的命運。作者對孔乙己的窮困潦倒和因竊書而被趕出魯鎮(zhèn)的悲慘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殺父娶母的實情卻遲遲不采取復仇行動,這一情節(jié)構成《哈姆萊特》中著名的"延宕",體現(xiàn)了主人公復雜、矛盾的心理。
C.宋詞至蘇軾,讓人耳目一新。蘇軾拓寬了詞的題材,提升了詞的格調(diào),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開創(chuàng)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豪放詞派。
D.意識流小說以心理時間作為敘述的主要時序,代表作品有《墻上的斑點》《追憶逝水年華》等。斯特林堡的《半張紙》也有一點意識流的味道。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單項選擇題

下面是一位教師關于散文教學的一段反思,按要求答題。散文,它不像詩歌,有深奧的典故;不像小說,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像戲劇,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一篇散文的構思,往往是作者帶著偶然性、機遇性,而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是作者的隨感而發(fā)。散文教學要讓學生"抓住美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閱讀散文時聆聽美的教誨,收獲精神的愉悅。美感的產(chǎn)生,必然經(jīng)歷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過程,而情感則是貫穿整個過程的主線。在此,我得出情感教育的程序:誘發(fā)情感(美的引導)--激發(fā)情感(美的感受)--深化情感(羨的熏陶)--抒發(fā)情感(美的升華)。美感總是通過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感受的,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借助他們達到感覺的升華,最終達到知識、情感、行為三者完美的結合。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信息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動力"和"能源"。因此,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動情點,體會散文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教師對散文特點把握準確,見解深刻。
B.在散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
C.散文閱讀就是對作者"自述行為"的體驗和確認。
D.該教師認為美感不能通過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受到,美感只有通過視覺才能感受到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